匹克球(Pickleball)源自於美國,近年在歐美迅速流行,不少明星、名媛甚至運動員都被這項運動吸引。近日,香港一些匹克球愛好者致力於在本地推廣這項運動文化,創立了Bay Pickle品牌。他們通過建立和經營球場、銷售相關體育用品及舉辦訓練班等多種策略,試圖在這新興市場中站穩腳跟。
匹克球結合了羽毛球、桌球和網球的特點,是目前歐美發展最快的新興運動之一。Bay Pickle聯合創辦人鄧肯表示,匹克球在美國的普及程度可媲美「廣場舞」。另一位聯合創辦人馮康指出,由於匹克球易於上手,適合大眾參與,他相信匹克球將會受到香港人的喜愛,並認為這是發展潛力巨大的市場。
然而,馮康提到,目前香港的匹克球場地供應不足是一大挑戰。Bay Pickle創辦成員溫蕙茵說:「香港缺乏正規的匹克球場,以往需要租借羽毛球場或網球場,這往往帶來不便。」因此,她決定加入Bay Pickle,希望解決這問題並推廣這項運動。
去年,Bay Pickle在天后設立了體驗空間,反應熱烈。溫蕙茵透露,由於需求旺盛,他們的營業時間已從上午11時提前至上午7時。目前,他們已擴展至荃灣D·PARK愉景新城、上環信德中心私人會所雅辰會,以及將軍澳鄧英喜中學,針對不同客群提供設施。
荃灣D·PARK愉景新城的場地主要針對親子及家庭,不僅可供租用,還提供多個親子及初學者課程。馮康表示,他們希望能在不同地方設立體驗空間,「在不同環境下打球的感覺不一樣,因此希望多嘗試不同場地」。溫蕙茵補充說,只要有合適的空間,商鋪和寫字樓也適合設置場地。
三位創辦人透露,他們最初投資七位數字,但相信回本並不難。他們著眼於長期目標,希望形成更佳的生態圈。因此,他們不僅限於「租場」業務,還銷售體育用品、舉辦訓練班和賽事等。他們計劃利用所得資金開拓更多新場地,使更多人受惠。溫蕙茵笑言,他們希望培養更多匹克球人才,希望未來當匹克球納入奧運項目時,有香港選手能參與其中。
我們的電子報內容豐富多彩,從即時新聞到引人深思的評論文章,讓讀者隨時掌握最重要的資訊,並保持參與感。立即訂閱,加入我們的讀者社群,走在時代的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