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面對諸多挑戰,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今年一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暫估為35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3.2%。相比之下,去年12月零售總銷貨價值暫估為328億元,按年下降9.7%,一月份表現有所改善。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出,儘管一月份的零售銷售額看似跌幅縮小,但實際是因去年與今年的情況不同。今年農曆新年落在一月,使得銷售額相對較好。市民在備年貨期間,超市、食品、服裝及化妝品的銷售有所上升。
然而,汽車及汽車零件銷售下跌52.6%,反映出行業面臨經營困難。由於更多市民選擇到北方進行汽車維修及相關服務,一月份跌幅嚴重。
關於二月份的情況,協會訪問了4170家零售店會員,會員共僱用8萬名員工,發現二月份的情況不理想。不到一成受訪會員表示銷售持平,而超過九成則出現單位數或低雙位數的跌幅,包括便利店、電器、超級市場、個人護理、化妝品、百貨、食品、家具家品、健康食品及珠寶鐘錶等行業。其中,服裝類別跌幅最顯著,高於四成。
她解釋說,由於去年農曆新年在二月份,因此基數較高。今年一月尾就已是農曆新年,市民完成了購買年貨,甚至已北上或外遊。同時,來港旅客不再僅為購物而來,對零售貢獻有所減少。而電器行業因今年二月無特別寒冷天氣未能刺激銷售;珠寶鐘錶業也因金價高企影響銷情。
即使將一月和二月份合併觀察,也僅約13%的受訪會員表示銷售增長,另有13%稱持平。表現較佳的行業多是涉及日常生活或低單價商品,受惠於人流增加及積極推廣。
展望三月,由於去年復活節在三月底,當時港人開始外遊,而內地遊客並無假期來港消費,因此基數偏低。去年零售表現自三月開始下跌。今年股市較好,政策調整下人流增多,加上零售商加強推廣,有望帶動銷售提升。
她指出,大約30%受訪會員預計三月會有單位數或低雙位數增幅,超過兩成預測持平;而超過四成預計會有單位數或低雙位數跌幅,其中包括電器、服裝、家具家品、珠寶鐘錶及百貨等行業。協會執行總監羅振邦表示,去年一月零售業銷貨額為365億元,其後幾個月均約300億。因此估計今年四月後跌幅將收窄或持平,而某些節日可能看到輕微回升。
我們的電子報內容豐富多彩,從即時新聞到引人深思的評論文章,讓讀者隨時掌握最重要的資訊,並保持參與感。立即訂閱,加入我們的讀者社群,走在時代的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