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商表示,由於進口商趕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提高關稅之前下單,2月份訂單有所增加。同時,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北京正考慮如何反制。特朗普此前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並將於週二(3月4日)起提高至20%,還取消了“微量”漏洞,即價值低於800美元的進口商品免徵關稅,這對那些近年來網上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公司造成影響。
中國共產黨機關報《環球時報》週一表示,北京正在研究包括關稅和非關稅手段在內的措施來應對特朗普加徵關稅。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回答有關報導的提問時表示,“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據報導,未具名消息人士稱,“美國農產品和食品最大機會被列入清單。”上週,中國商務部官員表示,雙方正就貿易問題“對話”。
正值中國領導人在北京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年度會議之際,這些強於預期的數據出現。人大預計將像往常一樣支持由共產黨制定的政策和優先事項,其中包括一些新措施以應對經濟增長放緩。很多經濟學家預測,今年的年度增長率將降至約4.5%。工廠經理調查顯示,中國官方採購經理指數從1月49%上升至50.2%,略高於標誌收縮與擴張分界線的50水平,新訂單指數上升至51.1%。
Capital Economics的黃子淳在報告中指出,工業生產穩定表示政府支出和“搶跑”以應對更高關稅支持上月更強勁的商業活動。“但本季度增長仍有放緩風險,至少部分逆轉去年第四季度(10月至12月)的增長。而這是在關稅影響未全面顯現之前。”黃子淳說。
另一項調查於週一發布,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顯示類似改善。ING經濟學家宋琳恩在評論中指出,該調查通常反映小型和出口導向企業的趨勢。“這可能是有價值的指標,用於衡量新關稅對製造業的影響。有額外10%的關稅將於明天生效,看來這是可能的。”
突如其來的加徵關稅及其他因素增加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前景的不確定性,該經濟體去年以5%年增長率增長,剛好達到北京官方目標。本週三,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時,李強總理將提交年度工作報告,傳統上該報告會提供今年的年度增長目標及其他政策和經濟更新。2025年是習近平領導下“中國製造2025”藍圖最後一年,旨在提升中國產業成為全球先進技術領導者。同時也是中國第十四個五年計劃結束的一年,即黨傳統中期政策制定文件。重點之一是找出鼓勵中國消費者增加支出的方法,疫情後以國家主導的經濟中消費支出是薄弱環節。政府近幾個月已採取措施為私人企業提供更多支持作為努力的一部分。出口和針對性支出增加也有所幫助。
我們的電子報內容豐富多彩,從即時新聞到引人深思的評論文章,讓讀者隨時掌握最重要的資訊,並保持參與感。立即訂閱,加入我們的讀者社群,走在時代的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