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仔國際(02217)在2月初暫停交易,並於本週一(17日)公告其大股東日資東利多提出私有化計劃,建議以每股1.58元回購其他股東的股份。這一價格較停牌前溢價76%,但與2021年上市時3.33元相比低超過一半。從結果來看,長期持有的小股東確實被「收割」,但事實上,東利多至今尚未完全收回當初的收購成本。
2017年,日本丸龜製麵母公司東利多以約21億元全面收購譚仔及譚仔三哥的業務。2021年,東利多安排公司上市,吸引了7.8萬人認購,公開超額認購28倍。然而,譚仔國際上市後股價除初期短暫上升外,一直低於招股價,小股東獲利機會有限。
根據招股書資料顯示,東利多作為大股東在2019年至2021年三個財政年度中共收取3.65億元股息,並在上市前獲派發2.8億元股息。即使上市後盈利逐年下跌,東利多在最近三個財政年度仍收回3.08億元股息。總計而言,扣除無法追查的前兩年業績,東利多已從譚仔國際收取9.53億元股息。
如果私有化成功完成,東利多將淨獲7.89億元現金,加上八年間累計17.4億元收入,但距最初投資21億元仍差3.6億元。即便考慮到利用譚仔國際吸收旗下資產,但涉及金額有限,因此東利多實際上也未能完全獲利。儘管如此,譚仔國際的營業額一直持續增長,即便盈利有所下跌,但仍是一門賺錢的生意,其情況比起長期持有的小股東要好得多。
截至去年9月底,譚仔國際收入增長3%,但盈利卻下跌45%至5900萬元,利潤率跌至2.6%。以香港每單平均61元計算,每單盈利僅為1.6元。除非利潤率回升,要收回最後3.6億元成本,需要理論上賣出超過2億碗譚仔才能令大股東投資回本。
總結來看,在這次私有化交易中,大部分小股東成為輸家,而雖然東利多並未完全贏家,但也不是全然失敗。真正大贏家無疑是成功在高峰時期出售股份的譚氏家族。
我們的電子報內容豐富多彩,從即時新聞到引人深思的評論文章,讓讀者隨時掌握最重要的資訊,並保持參與感。立即訂閱,加入我們的讀者社群,走在時代的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