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大灣區大專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嶺南大學心理學系「和富李宗德諮詢及輔導心理學研究中心」在過去五年進行了一項持續性調查研究。自2020年起,研究中心展開「心理健康大使計劃」,並從中山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南方科技大學等多所大灣區院校招募了598名平均年齡為22.9歲的大學生參與計劃。
參與者需完成8節共12小時的在線及面授心理健康課程,內容涵蓋六大主題,包括壓力應對策略、成長心態、抗逆力、感恩、基礎輔導技巧,以及生理學。問卷評估顯示,完成培訓的大學生在各項心理健康指標上均有明顯進步,其中抗逆力提升11%至15%,顯示學生更能應對壓力;成長思維改善9%至19%,反映出更強的自我接納及發展潛能;親社會行為增加6%至8%,體現更願意幫助他人。追蹤研究發現,在完成培訓後一個月內,逾9成參與者表示持續在社區中幫助他人。
嶺南大學聯益應用心理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蕭愛鈴教授表示,在「後疫情」時期,年輕人在社交適應上容易感到壓力和焦慮,而研究發現同學參加計劃後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全面提升,增加了親社會行為,有助於培養社區意識、同情心和同理心。
其中320名參加計劃的學生已成為「心理健康大使」,幫助推廣校園內的心理健康意識,以促進大灣區的社區心理健康發展。有關計劃將於今年進一步拓展至其他地區及海外的大專院校。
我們的電子報內容豐富多彩,從即時新聞到引人深思的評論文章,讓讀者隨時掌握最重要的資訊,並保持參與感。立即訂閱,加入我們的讀者社群,走在時代的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