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代表團去年11月訪問香港,與政府官員、金融監管機構及私營機構代表會面後,近日發表了最新的初步報告。根據IMF分析,香港經濟正處於「逐步但不均衡的復甦」階段,預計2024年和2025年的經濟增長率均為2.7%,低於去年10月預測的3.2%和3.0%。
IMF指出,香港在疫情後的經濟重啟動能有所減弱,加上高利率和港元強勢對本地經濟活動帶來壓力,因此政策應著眼於支持內需及降低風險。
在財政方面,今年的財政赤字佔GDP 5.2%,IMF建議港府在中期增加和拓展收入來源,以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支出壓力,並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投資提供資金。代表團認為,如果不採取額外措施,為達成2027年前消除赤字的目標或需縮減基建支出。
IMF同時指出,由於香港與中國大陸經濟金融的一體化程度加深,香港面臨與大陸相關風險上升,包括房地產市場低迷及地緣經濟碎片化等挑戰。傳統增長動力,如物流和貿易,受到區域競爭壓力,而人口老化及勞動力增長放緩也帶來挑戰。
在金融市場方面,香港樓市調整仍在進行中,但風險仍可控。雖然銀行不良貸款有所增加,但銀行資本充足、流動性強。IMF認為放鬆住房措施實屬必要的,惟需謹慎推行,以避免過度冒險。此外,IMF認同香港致力於建立一個活躍且受良好監管的數碼金融生態系統,有助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歡迎代表團對香港穩步復蘇的肯定。而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則重申聯繫匯率制度是最適合香港的安排。他強調香港穩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包括充裕的外匯及財政儲備,以及穩健的監管架構,支持聯繫匯率制度的公信力。
我們的電子報內容豐富多彩,從即時新聞到引人深思的評論文章,讓讀者隨時掌握最重要的資訊,並保持參與感。立即訂閱,加入我們的讀者社群,走在時代的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