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創新科技和初創企業的發展,但由於初創企業規模較小,且在經濟波動下面臨更多挑戰。根據創業顧問公司Inspect Element最新調查顯示,儘管預期經濟下滑,大多數初創企業的始創人仍保持樂觀。調查中有82%受訪者預期到2025年業務會增長,其中37%預計將實現雙倍增長。然而,近一成受訪者表示預期業務會收縮,並計劃在2025年內削減團隊人數,但大多數預計裁員人數會少於一半。
此調查訪問了92名年齡介乎25至45歲的本地創業人士及與創科企業相關的高層,他們的業務涵蓋AI、科技(健康、教育、市場營銷等)、生活、SaaS及加密貨幣等領域。相比2023和2024年,多數公司對招聘持保守態度。然而,從2024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1月,初創企業的人才需求呈現上升趨勢。
國際招聘獵頭公司NAHC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浩翔表示,目前的招聘主要集中在銷售和業務增長相關職位,而決策層面的工作仍傾向在香港聘請。至於後勤職位,部分公司曾考慮將這些職位轉移至成本較低的市場,但因法律制度、語言溝通、管理文化、工作效率及行政等因素影響,實際人力成本差距不如想像中明顯,因此考慮重新在香港招聘這些職位。
初創企業老闆最關注的三大問題分別是盈利(43%)、可持續增長(42%)和現金流(27%)。許多受訪者表示,在業務成長期間,僱用自由工作者或初創顧問來協助市場擴展、政策制定、商業合作、品牌推廣和產品多樣化尤其重要。IE創辦人蘇健德指出,多數老闆願意擴大視野,希望公司能夠面向世界發展,因此雖然看重跨市場經驗或初創發展經驗的人才,但往往無法全職僱用。因此,自由工作者或初創顧問成為控制成本並靈活推動業務發展的重要方案。
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認為,自由工作者或專業初創顧問有助於推動和加速公司成長,同時保持資金靈活性。超過六成受訪者強調僱用自由工作者或委託初創顧問是公司人才發展及營運方向的關鍵,而78%則認為利用AI技術促進業務自動化能有效緩解財政壓力。會員制美妝線上媒體Sorra的創辦人陳懿喬指出,隨著各種AI工具應用,團隊生產力提升,減少了對全職員工的需求,他們計劃在2025年擴大兼職和自由工作者團隊,以提升靈活性,加速入職過程,同時更快評估文化適應性和技能是否符合崗位需求。
我們的電子報內容豐富多彩,從即時新聞到引人深思的評論文章,讓讀者隨時掌握最重要的資訊,並保持參與感。立即訂閱,加入我們的讀者社群,走在時代的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