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詐騙電話和詐騙短訊猖獗,市民再次收到疑似詐騙短訊,內容包含可疑的釣魚網站鏈接,而發送人名稱以「#」字開頭。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訊辦)表示,近期接獲市民投訴,收到這類以「#」號開頭的短訊。通訊辦已與當事人聯絡,並聯同相關電訊商展開調查,不排除有不法人士利用非法無線電干擾器發送這些短訊,目前正與電訊商及警方進一步跟進。
通訊辦在2023年底推行「短訊發送人登記冊」,只有已登記成為「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的公司或機構,如電訊服務供應商、銀行及政府部門等機構,才可以使用以「#」號開頭的短訊發送名稱,以便市民辨識。而電訊商會攔截那些由非認證發送人透過互聯網發出的假冒短訊。
申請成為「已獲認證的發送人」需要向通訊辦提交申請及所需的證明文件,經審批後方可使用「#」號發出短訊。市民可在「短訊發送人登記冊」內查閱已登記的公司或機構。
根據《電訊條例》(第106章),未持有適當牌照而使用無線電通訊器具或設置、維持任何電訊設施均屬違法行為。任何參與這些非法活動的人士即違反條例第8(1)條,可能遭受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五年。
通訊辦表示,若市民收到非「#」號開頭的寄件人名稱或顯示為電話號碼的短訊時,應保持高度警覺。在任何情況下,不應向身份未經核實的短訊發送人透露個人信息、銀行帳戶或信用卡資料、轉賬金錢或點擊短訊內的超連結,以免遭受損失。
我們的電子報內容豐富多彩,從即時新聞到引人深思的評論文章,讓讀者隨時掌握最重要的資訊,並保持參與感。立即訂閱,加入我們的讀者社群,走在時代的尖端。